文章目录
  1. 1. 重要他人
    1. 1.1. 学前阶段
    2. 1.2. 小学阶段
    3. 1.3. 中学阶段
    4. 1.4. 大学阶段
  2. 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 2.1. 概述
    2. 2.2.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3. 2.3.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4. 2.4. 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5. 2.5. 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6. 2.6. 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7. 2.7. 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8. 2.8. 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9. 2.9. 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10. 2.10. 总结

小小宝已经11个月了,最近可能会有一些变动,担心给她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于是回顾起老专业来了。

重要他人

最关心的就是重要他人部分。因为我和阿宝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性格、个性就是来源于他的成长环境,而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在这个人文环境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重要他人。重要他人的缺失和错误影响,都将会是难以挽回的遗憾。

这部分找到了一篇非常不错的文章,作了一些摘录和修改。

学前阶段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无疑就是我们的父母。一般来说,在个体离开家庭,上幼儿园和小学之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可替代。可以说,在这个时候,也是做人家父母最舒服的时候,自身权威意识膨胀,孩子的崇拜也无限。

在埃里克森看来,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任务,就是基本的信任感和不信任感,这个时间大致从出生到1岁之间。此时的我们,由于能力有限,主要的活动只有一项,吃奶,这也是我们当时快乐的源泉。而母亲则是满足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人物,我们的生存和幸福都依赖于她,我们与母亲的交流,是我们最初的人生经验。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如果我们遇到的是一位慈爱而敏感的母亲,她能敏锐地感知到我们的需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出现在我们身边。那么,我们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种满足和信任,觉得自己不是无助的,他人是可以信任的。即使母亲某一时候不在我的身边,我也不用担心,因为和她接触的经验告诉我,只要我需要她的时候,她是会按时出现的,我们不必焦虑和烦躁,安心睡我们的大觉就是了。一位慈爱而敏感的母亲,喂养出来的是一个对他人具有充分信任感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位粗心大意的母亲,有的时候她高兴了就让我们喝点奶,有的时候不高兴我们怎么哭都没有办法,我们就是在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这样,我们会觉得母亲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可信任的,母亲离开的时候我只有大声哭喊,因为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回到我们身边。一位粗心大意的母亲,喂养出来的是一个对世界充满怀疑和不信任的人。

补充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对理智、清醒、慈爱的父母。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教会他如何与同性相处、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母亲则教会他如何与异性相处、将要选择什么样的配偶。对于女孩来说则相反。孩子将体会到他人是否值得信任,人生是否无助。在这个时期,孩子也将初步形成对权威的态度。

小学阶段

当孩子们飞速中成长为一名小学生的时候,父母的权威地位无疑被孩子的老师所替代。说起来,和大学、中学老师比较起来,不见得小学老师的水平是最高的,但论起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却绝对非小学老师莫属。所有的小学生都有一句口头禅,“我老师说……”。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影响大,责任也大。小学老师从当老师层面来讲是最牛的,说什么话学生都相信。但也正因为如此,小学老师麻烦事做多,因为小学生相信你,什么事情都告老师。小学老师是好当的,因为我们正赶上了孩子把老师作为最权威人物所推崇的时候;小学老师也是难当的,因为我们不小心的一句话,可能伤害的是学生的一辈子。

补充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至少一位负责、理性、有爱心的老师。权威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该怎样对待权威?怎样与权威进行交流?这个时期的老师将告诉孩子们。

中学阶段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们,在放弃了自己的母亲和老师为权威人物的时候,他们会更为重视自己的友谊,他们更为重视的是自己能否在同龄人群体中找到共鸣,能否得到朋友的认可。这个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可能不是老师和父母,而是自己的铁哥们和铁姐们。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老师的权威容易遭受到挑战,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很难建立起来。面对着一群处在“暴风骤雨”阶段的年轻人,作为他们的老师,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再碰上更年期的家长或老师,那可真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

补充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至少一位正直、善良、友好的亲密好友。他们之间的交流模式会教会他如何与同龄人相处,是否应该信任周围人等等。

大学阶段

如果生命历程比较平稳,顺利地升到了大学,这时候朋友对于个体而言还是很重要的,但这时朋友有了分化,朋友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尤其是,当谈了场恋爱的时候,恋人的影响就更大了。人生在哪个阶段最容易“重色轻友”,答案很明显,就是大学阶段。

当大学生谈起一场恋爱,给人的感觉有时候就像参加了邪教组织,或者“被传销”一样,精神亢奋而又迷迷糊糊。为了亲密的爱人,他们可以对周遭的一切视而不见。处在这个阶段,爱情使他们忘记了一切清规戒律。

补充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分享、也能够分担的恋人。嗯,没什么好说的了,这就是为谈婚论嫁铺路,所有的经验都将在最后的婚姻里体现。

大概这样就结束了……吗?我个人还有一点看法,其实后三个阶段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在第一个阶段就已经决定了。所以父母至关重要。当然,重要他人只是头把交椅的相互替代,而不是从生命中消失。所有提到的这些重要他人、以及没有提到的(尤其在一些重要他人缺失的情况下),都会对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这部分是在寻找重要他人的时候带出来的问题,算是相互补充吧。虽说他的理论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毕竟临床观察有主观成分,可能有失偏颇,但同时我个人还是觉得非常有参考价值。下面内容均来自度娘。

概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埃里克森理论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埃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参加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 ——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

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埃里克森在分析每个阶段肘,都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例如,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对任何人都信任,不信任感也有一点用处,有了不信任感后,对于外界的危险会有一种准备,对于外界不愉快的事情可有一种预期,否则一遇社会挫折就感到不可思议或束手无策,不利于自我的成长。但埃里克森认为,在人际关系中信任与不信任感要有一定的比例,信任感应该多于不信任感,以有利于心理发展。

他还认为,自主感也不能无限制地发展,也必须有—定的怀疑感与羞耻感,如果过分相信自己,以后就不容易适应社会准则,变得独断孤行。埃里克森认为,自主感应强于怀疑感与羞耻感。儿童的勤奋感中也应该有一点失败的经验,以便今后能经受住失败的挫折,但又不能过分地经常地遭受失败,经常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

总结

以上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到自我的形成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也可以看到自我与社会生活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他的八个阶段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尚缺乏严格的科学事实作依据,但比起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生物学观点来,侧重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他的理论有相对的合理性,在西方心理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在具体的年龄段上的划分有些偏前,因此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所属的心理发展阶段小于自己的生理年龄时不必沮丧。

最后习惯性吐个槽。现在再回头看有些理论,真是描述得太不容易推广了。在我看来,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值得被普及的科学,它其中的一些常用知识理论应该被描述得浅显易懂,而不是靠晦涩的专业术语来突显自己的地位。这对大众和心理学自己都是有利的。


♦ 本文固定连接:https://www.gsgundam.com/archive/2015-02-22-development-stage-and-important-person/

♦ 转载请注明:GSGundam 2015年02月22日发布于 GSGUNDAM砍柴工

♦ 本文版权归作者,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链接。

♦ 原创不易,如果页面上有适合你的广告,不妨点击一下看看,支持作者。(广告来源:Google Adsense)

♦ 本文总阅读量